滿月之夜,白鯨出沒(中文版) 【達文西雜誌110期特別報導】

《滿月之夜,白鯨出沒》
作者:片山恭一(Katayama kyouichi)
譯者:林翠儀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20日

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遇到不合理的難關時,你能不逃避地接受嗎?

以《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描寫
10世代歲青少年傷感戀情,撼動我們靈魂的片山恭一,這次瞄準了20世代。面對家庭崩解的青年,他遇到了一位心中懷抱著黑暗的女性。對於她的傷痛,他能夠接納多少呢?

  本書的標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梅爾維爾的《白鯨記》,艾伯船長挑戰的怪物般鯨日版封面魚。片山恭一說「白鯨」是一種隱喻。
  「每個人都有的黑暗面,我們都帶著這難以描述的黑暗,沒有辦法控制它。在書裡我以白鯨來代表這些意義。」
  主角「我」(鯉沼)是在地方大學上學的20歲學生。有一次他遇見了同級生香澄,陷入了熱戀。「我」的家庭正面臨崩解,而戀人香澄則是心中抱著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這篇小說講的是『成長儀式』的故事。或許可以說是自我形成的故事。我們其實也走過這一段,不過今日的年輕人已經喪失了可以成為目標的偶像。不僅社會的輪廓消失了,對於大人的概念也很模糊。」
  「我」的父親是一名警官,卻有了愛人選擇離家出走。因此,母親的心生病了,得借藥物來麻痺自己。妹妹跟戀人半同居著,幾乎不在家。「我」雖然非常討厭這種日常生活,但是也放不開母親,只能每天聽莫札特,拼命在人造湖裡釣鱸魚。淡淡的獨白,卻可以感受到20歲青年所背負的令人心痛的現實感重量。
  「人應該要活下去嗎?該怎麼走接下來的人生呢?我心中把這些疑問當成一個大主題來處理。跟宗教或哲學不同,小說是從怎麼問『自己是什麼』的過程中誕生的。那是近代小說的基本問題產生的過程。鯉沼君也是在摸索『自己是什麼人』。」
  片山也指出我們今日所遇到的困難,所謂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據已經不再明確存在於我們心中。過去社會有許多的缺失,如貧困、差別待遇、壓抑、因襲等等,為了把這些物質或者自由的缺陷填滿,我們設立了人生目標,這種把欠缺的東西補滿的行為型塑了我們的人格。
  「特別是在這數十年間,日本轉化為一個過剩的社會。現在我們必須思考的事情是每個人擁有的過剩自由。在我們說要拿這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就會很清楚知道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據,似乎是不存在於我們自身當中。這麼一來,如何證明自己就是自己,就只剩下在與他者不自由關係裡了。」
  唯有在無可取代的他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才能發現自己就是自己的證明。家庭崩壞、該看齊的對象消失的「我」,在與香澄之間辛苦的戀愛關係中,達成了內心的成長。
  雖然這麼說,但是小說中卻沒有讓人感到沉重的痛苦。
  「雖然鯉沼君的體驗相當沉重,但我想把沉重的東西寫得輕盈。」片山笑著說。
  這本小說的後半變成了公路小說,「我」和還不算是畫家的Takeru
因為躲避流氓追趕逃出小鎮,車上還載著香澄,感覺非常70年代,卻是一段充滿驚險的逃亡過程,而且在路上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跟自己有著深刻關係的他者遇到了重大的困難,還能毫不逃避接受時,就會產生自己是無法取代的感覺。鯉沼君應該可以撐到那個入口處吧!」
  那到底是什麼事件?「我」又是怎麼思考、怎麼行動,請大家好好去讀讀小說吧。當你在閱讀本書的時候,也會在「我」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