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7.9
出版商務週報/吉爾‧大衛斯(倫敦傳媒學院圖書出版碩士課程主任、《我是編輯高手》作者)/黃新萍譯

  必須承認,在精準核算和高效的出版過程中,編輯無疑變得更加專業。
  今年5月,我應邀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做關於「今日編輯」的講座。15-20年前,我曾做過同樣主題的演講,但內容完全不同。那時,我會這樣描述編輯的特點:充滿熱情,對書和作者充滿很強的責任感,對市場行銷和產品都給予指導。今天,編輯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英國和美國,編輯被看作是商務經理,負責選擇給出版社帶來利潤的圖書,以商務的態度和方式貫穿整個工作。出版商不再和過去一樣勇於冒風險,因此,冒險和勇敢不再是編輯成功的必然條件。今天很多出版的圖書不具有「成功者」的標籤,但是可以賺很多錢。
  在倫敦和紐約的許多出版社,如果編輯想要簽某本書的合約,就要陳述該書的利潤細節,對書進行市場調研,之後得出該書的銷售預期、策劃市場行銷手段等,而不是僅僅對書本身的介紹。而出版社之外的專家則會對書的內容給出意見和建議。在做出最後決 策之前,編輯會被「審問」幾次,並有一些辯論。因此,每本書的出版都是嚴格審查的結果。面對這樣的現實,編輯必須了解圖書的市場狀況,能夠描述競爭對手的強勢和弱勢,某類圖書的版式以及價格。總體來說必須對他要做的那本書成功的理由以及因素瞭若指掌。這和過去的情況完全不同,那個時候,編輯僅憑著一股熱情希望自己的書能被採納。
  很顯然,今天的編輯需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每本新書都必須是某個書系的一部分。每個書系都由類似主題的書構成,每本書都有相同的讀者群。例如,歷史書的讀者群就包括中學生、大學生、研究人員,還有那些對歷史感興趣的非專業讀者。這些歷史書都是不同的,反映了不同讀者群的知識結構和興趣點。
  以如此精確的方式組成書系也是現代出版業運作的一個縮影。它要求出版流程更加精確和高效。符合某個書系的圖書也必然在內容上可以高效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再也不必為新書的封面設計而費時,書系裡的每本書都有一個風格統一的外觀、內頁。這無疑節約了時間和金錢。當然,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設計風格也會發生改變,變得更加時尚、更加符合時代的變化。不過,最大的高效反映在市場行銷方面。書系就像一個大家庭,市場行銷部門將不斷地考察如何將新書納入這個體系中。
  因此,現代編輯和書系建設的工作方式就是發展並維繫某個領域的專家資源。編輯對圖書的內容和讀者群都瞭若指掌。市場行銷部門也從編輯和作者那裡了解讀者的資訊。 
  那麼,編輯的角色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不是某個早晨起來就拍拍腦袋說:「嘿,讓我們更加高效和理性吧。」變化的原因基本有兩個。第一是市場行銷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在西方,市場行銷的資訊無處不在,於是,作為市場行銷目標群體的我們需要更加強烈、更加具有衝擊力的資訊。因此,圖書的市場行銷也必須目標明確、富有衝擊力。 
  第二個原因與出版社的所有制以及公司壟斷行為有關。英國目前有兩種出版社:一種是規模相對較小並私有化的公司,還有一種是由股東共用的大型出版公司。這裡不包含大學出版社在內,它們的所有權和前面的不同,不過,它們的規模和運作方式與大型壟斷集團並無二致。小型出版社通常是經理負責制,或者是家族產業。通常,它們能製作出有趣的書,但是也經常擔憂作者資源的流失。在過去20年時間裡,收購動作層出不窮。一個例子就是,當我還是很年輕、從事社會和行為科學出版時,我所知的有16個競爭對手。而現在,如果我還在這個領域做的話,我只有4個競爭對手。
  大型壟斷集團由幾個股東掌控,他們不是出版商,而是坐擁資金的人。一旦一個公司由幾個股東掌控,那麼公司就會發生一些改變。股東用自己的錢投資,將投資看作是帶來額外收益的手段,於是他們額外關注良好的收益回報,於是他們儘量避免冒風險。這些股東的想法也左右了經理的思維,因此就形成了這樣一股思維風氣:任何人都需要證明即將出版的這本書很有可能盈利,可以經由市場行銷手段達到目標受眾群。
  於是,編輯的職責和角色也就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我認為,要絕對避免出版業中的風險是不可能的。其實,總有一些圖書超出預期,而有一些書永遠不能出版。如果一本書沒有進入市場,絕對不可能了解讀者的真實看法。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哈利波特」系列圖書。在出版前,該書曾被8家出版商拒絕出版,之後布魯姆斯伯里簽下這本書。沒有人預料到這本書出版之後的火暴程度。因此,出版業天生有一種不可預知的因素。我們必須習慣它,並接受它。但是也必須承認,在精準核算和高效的出版過程中,編輯無疑變得更加專業。在這樣一個行業裡工作,我們還是需要熱情和投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