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eter Carey (Australia)
《凱利幫》(彼得.凱瑞/2005年/皇冠) 《黑獄來的陌生人》(1999年/皇冠)

《黑獄來的陌生人》是澳洲當前最重要的作家彼得.凱瑞繼他贏得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後的代表作!凱瑞以他令人驚嘆的說故事天賦,透過敏銳的心理刻劃、鮮活的角色塑造,以及細膩精準的文字經營,呈現出一個充滿著人性糾葛、權力掙扎與慾望執迷的故事,看似平舖直敘,實則蘊蓄了種種不同層面的豐富意涵,令人讀來充滿樂趣,深深為之著迷!也難道『洛杉磯時報』讚譽他說:『我們擁有一位偉大的小說家與我們同住在地球上,他的名字就是-彼得.凱瑞!』
他獲得兩次布克獎提名。Peter Carey首部獲得布克獎的作品是《奧斯卡與露辛達》(1988),第二部作品則自然就是2001年的《凱利幫》;除此之外,在1985年,Carey還曾以《騙子》入圍布克獎的決選名單。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eter_Carey_(novelist)


Evan S. Connell (USA)
奉主之名 : 十字軍東征(伊凡康乃爾/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生於1924年,長期以來被視為美國當代文壇最重要的文學聲音。共有著作十七本,包括Mrs. Bridge(1959)、Mr. Bridge(1969)(這兩本小說被改編成電影Mr. And Mrs. Bridge,《末路英雄半世情》,1990)以及暢銷小說Son of the Morning Star(1984)。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Evan_S._Connell


Mahasweta Devi (Bangladesh)
無中譯作品。

作者簡介:
1926年生,印度80歲高齡女作家(行動主義小說家)。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hasweta_Devi


E.L. Doctorow (USA)
強者為王(達克托羅/皇冠)

作者簡介:
1931年生,達克托羅橫跨大眾與純文學領域,是美國當代難得一見的暢銷嚴肅小說作家,作品不管是全然虛構或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大多能與社會及時事緊密接軌,叫好也叫座。其他的名著還包括《世間公平》(World's Fair,曾獲1986年度美國國家圖書獎)、《爵士年華》(Ragtime,曾改編成電影)、《比利.巴斯蓋特》(Billy Bathgate,1990年福克納小說獎得獎作品,改編電影中文片名譯作《強者為王》)及《丹尼爾之書》(The Book of Daniel,1971)等等。2006年獲得普立茲文學獎,並於該年二度獲得美國筆會福克納小說獎(PEN∕Faulkner award)。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E.L._Doctorow


James Kelman (UK)
無中譯作品。

作者簡介:
1946年生,愛爾蘭作家。1995年曾以How Late It Was ,How Late獲得布克獎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James_Kelman


Mario Vargas Llosa (Peru)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2008年/聯經)

作者簡介:
1936年生。略薩(或譯尤薩)是秘魯重量級小說家。自一九六二年成名作《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轟動西方文壇後,又陸續發表了《青樓》(La casa verde,1966,或譯《綠房子》)、《大教堂咖啡館裡的談話》(La Catedral y Carta de batalla por Tirant lo Blanc,1969,或譯《酒吧長談》),《潘達雷翁上尉與勞軍女郎》(Pantaleon y las visitadoras, 1973)等在拉丁美洲文壇上影響重大的長篇小說。他的小說結構繁複,然而內容總凝視著一個充滿魅力、令人目眩的拉丁美洲縮影,一如他曾說:「拉丁美洲並不是我們自認為重要的那些東西,既不是前西班牙美洲,也不是土著人的公社;它是這一切的混雜,是這一切以非常粗獷、困難、有時是暴力的方式的共居體,它是所有這一切的產物。」
事實上他的敘事魔術,迷宮般的華麗章節,瞬間切換的對白與獨白、此地與彼地、幻景與真實之蒙太奇技法,無一不是在處理略薩口中「秘魯這個混雜白人、印歐混血、印第安人、黑人等五顏六色的國家,以及按照社會階級和經濟角度來確定人的位置」。因此許多評論家稱他為「結構現實主義大師」。譬如《青樓》中他以五個小故事賦格反覆迴旋章奏的形式,「把秘魯兩個相距遙遠、差別很大的地區——沙漠和森林連結起來」。
一九七七年的《胡利婭姨媽與作家》(La tia Julia y el escribidor,台灣曾翻譯作《愛情萬歲》)是略薩最受歡迎的暢銷作品。一九八一年的《世界末日之戰》(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以「卡奴杜斯戰爭」為背景,十九世紀末巴西農民和牧民在馬西埃爾(人民稱他為『勸世者』)領導下發動起義,政府四次派兵圍剿,雙方均死傷慘重。一八九七年政府派遣六千名正規軍,裝備重炮和機槍,對三千名為基督而戰的起義者進行血腥屠殺。起義者認為這是「世界末日之戰」,奮勇作戰直至全部犧牲。一般認為這部小說是略薩最好的作品,略薩自稱這部小說是一場「深深扎根於社會和歷史問題中的奇遇」。
略薩的作品大抵皆以揭露、呈現秘魯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獨裁統治下荒謬又血淋淋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面貌。他同時活躍於評論、隨筆、報導、劇本諸領域,與波赫士、馬奎斯、魯佛(Juan Rulfo)、富安蒂斯(Carlos Fuentes)等拉美魔幻小說大師齊名。略薩曾任第四十屆國際筆會會長,一九九○年參加秘魯總統大選,以些微差距落敗。這一段經歷,曾在一九九三年的《水中魚》(El pez en el agua)述及。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io_Vargas_Llosa


Arnošt Lustig (Czechoslovakia)
《法律也瘋狂》(2004年/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魯斯迪生於1926年,少時因猶太出身被送入布亨瓦德(Buchenwald)及奧斯威辛集中營,之後在遣送達浩(Dachau)集中營途中伺機脫逃,返抵布拉格,加入反抗軍。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成為他日後的創作源頭。戰後魯斯迪修習新聞採訪,並曾從事編劇,1968年離開捷克,最後定居美國。小說《可愛的綠眼睛》曾被提名2003年的普立茲獎。他同時也是成為第8屆法蘭茨‧卡夫卡文學獎得主,獎金6400歐元(約30萬台幣),該獎項的歷屆得主包括哈洛‧品特、菲利普‧羅斯及村上春樹等大家。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rno%C5%A1t_Lustig


Alice Munro (Canada)
《感情遊戲》2003年,《出走》時報出版 2007年

作者簡介:
1931年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溫文鎮長大,進過西安大略省大學。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包括《感情遊戲》、《快樂色調之舞》、《我一直想告訴你的一件事》、《乞丐女僕》、《木星的月亮》、《愛情進展》、《我年輕時的朋友》、《公開的秘密》、《短篇選集》和《一位好女子的愛》,再加上長篇小說《女孩和女人的生活》。 孟若在傑出的寫作生涯中得過許多國際文學獎,包括加拿大的總督總文學獎、格勒爾獎(Giller Prize) 、萊南文學獎(Lannan Literary Award)、史密斯獎(W. H. Smith Award),以及美國國家書獎的書評人獎。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lice_Munro


V.S. Naipaul (Trinidad/India)
《米格爾大街》《神秘推拿師》(2007年/遠流)《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幽黯國度》《在信徒的國度》(2003年/馬可孛羅)《超越信仰》(2003年/聯經)《父與子的信》(2003年/希代)《世間之路》《浮生》《在自由的國度》(2002年/天下文化)《抵達之謎》(2002年/大塊)《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2002年/馬可孛羅)《印度:受傷的文明》(2001/馬可孛羅)《大河灣》(1999年/天下文化)

作者簡介:
 1932年生於千里達,父母為印度裔。1950年,奈波爾負笈英國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四年後搬至倫敦,開始執筆為文,從此專事寫作。
  1960年起,奈波爾開始遊歷各國。《旅程中途》記錄他對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殖民社會的個人印象。《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和《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則是備受好評的「印度三部曲」。1969年出版《消失的黃金城》,對新世界歷史有出色研究。1972年出版中篇散文集《太擁擠的集中營》。1980年出版《伊娃.裴倫歸國及千里達殺戮事件》,取材自遊歷阿根廷、千里達和剛果的見聞。1984年出版《尋找中心點》,他在此書的〈自傳序言〉裡提及自己如何成為作家。1989年出版《在南方兜一圈》,記述他在美國南方的所見所聞。   1979和1980年,奈波爾造訪伊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尼,並於1989年出版長篇作品《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之旅》。續著《超越信仰》探討上述國家如何改宗伊斯蘭信仰,是相當重要的作品。
  1990年,奈波爾以其對文學的貢獻,受英國女王封為爵士。1993年獲頒柯蘅英國文學獎,成為該獎項的首位獲獎人,以表彰他「對文學創作的終生成就」。2001年,奈波爾獲頒諾貝爾文學桂冠。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V.S._Naipaul

Joyce Carol Oates (USA)
《野獸》(2004年/二魚出版)《狂野的夜!》(2009年/網路與書出版)

作者簡介:
1938年生。論產量、論跨文類之廣、論勇於嘗試,美國小說家喬伊斯.卡洛.奧茲大概都稱得上是世界文壇之冠。至今她已出版了四十餘本長篇小說,更遑論短篇小說與詩歌的結集、文學論述與她主編的書刊文集加起來總共已突破百本。她曾獲美國國家書卷獎、多次入圍普立茲獎與國際筆會∕福克納獎,二○○三年獲得「聯合國傑出文學貢獻獎」,並在二○○七年獲頒「芝加哥論壇報終生成就獎」,更被認為是可能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的作品叫好又叫座,包括《他們》(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我們曾是馬文尼家》、《金髮》、《瀑布》(獲法國「費米納文學獎」)、《強暴》、《野獸》以及《掘墓者的女兒》。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Joyce_Carol_Oates

Antonio Tabucchi (Italy)
《普契尼的蝴蝶》(2001年/大塊)

安東尼奧‧塔布其(Antonio Tabucchi)義大利當代作家,一九四三年出生於比薩。長年旅居印度、葡萄牙,其後返回故鄉托斯卡那(Toscana)定居,活躍於弗羅倫斯、巴黎、里斯本三地文壇。現於希耶納(Siena)大學擔任葡萄牙文學教授,曾獲安東尼奧‧塔布其曾獲義大利筆會文學獎、法國梅迪西獎的「外國文學獎」等多項文學殊榮,作品已被迻譯為中、英、日文等十九國文字。(from《普契尼的蝴蝶》作者簡介)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onio_Tabucchi

Ngugi Wa Thiong’O (Kenya)
無中譯作品。

作者簡介:
1938年生。肯尼亞作家恩古基‧辛昂格(Ngugi Wa Thiong'O,恩古吉‧瓦‧西安戈)入圍第三屆布克國際文學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成為角逐該獎項的14位作家中唯一的非洲作家。1976年他未經審訊被收監。1978年出獄後自我放逐流亡海外。
據報導,辛昂格從事創作已45年,1977年停止用英語寫作,改用其母語基庫尤語。他的最新小說《烏鴉術士》(Wizard of the Crow)已被譯成英文。現年71歲的辛昂格曾就讀於烏干達的馬凱雷雷大學和英國的利茲大學,曾在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執教。他的第一部小說《孩子,別哭》(Weep Not, Child)創作於1964年。辛昂格1977年至1978年曾在肯尼亞入獄一年,正是在監獄中他決定不再用英語寫作。辛昂格後來先後移居英國和美國。辛昂格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英語和比較文學教授和寫作與翻譯國際中心主任。第三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將於5月份揭曉,頒獎儀式將於6月25日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舉行。第一屆和第二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頒發給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達萊(Ismail Kadaré)和尼日利亞作家奇努阿‧阿切貝(Chinua Achebe)。布克國際文學獎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金6萬英鎊。在世作家無論國別,只要具有不懈的創造性,且曾以英文寫作或作品有英譯本發表,均有資格參評。評選考量候選人的全部作品而不是某部作品。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Ngugi_Wa_Thiong%E2%80%99o


Dubravka Ugresic (Croatia)
無中譯作品。

作者簡介:
1949年生,旅居荷蘭。最著名的作品為Štefica Cvek u raljama života (Steffie in the Jaws of Life)。
1993年離開克羅地亞,現居阿姆斯特丹,但常往返美國與歐洲教學,其文章散見歐洲各媒體以及文學刊物。曾入圍或獲得歐洲多項文學獎肯定,最近為2006年曾入圍英國獨立短篇小說獎。

已翻譯成英文的作品:
Nobody’s Home (2007)
The Ministry of Pain (2005)
Lend Me Your Character (2004)
Thank You For Not Reading (2003)
The Museum of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1998)
The Culture of Lies (1998)
Have A Nice Day: From the Balkan War to the American Dream (1994)
Fording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1991)
In the Jaws of Life (1992)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Dubravka_Ugresic

Ludmila Ulitskaya (Russia)
《索涅奇卡》(柳得蜜拉.烏利茨卡婭/大塊)

作者簡介:
俄國當代最受歡迎的女性小說作家,《索涅奇卡》是讓她一炮而紅的頭一部小說。她的主要作品皆獲得俄羅斯布克入圍殊榮,其中《庫科茨基醫生的病案》更一舉拿下2001年布克獎。這是俄羅斯布克獎1991年設立以來,頭一回由女性掄元。烏利茨卡婭在現代俄國文壇堪稱異數,一方面儘管她敏感地覺察到過去一個世紀以來世界文壇的變化,並將之紀錄在小說之中,另一方面她還是堅持用古老的方式說故事,這使得她的小說在同儕之中更為容易閱讀。她善於掌控讀者的心理,任何鐵石心腸的人看了她的書也會忍不住落淚。(from《索涅奇卡》作者簡介)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Lyudmila_Ulitskay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人魚 的頭像
    人魚

    租書店老少女

    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