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如火如荼看《甄環傳》《步步驚心》等穿越劇,時光穿梭劇又再次成為話題,小時候看《回到未來》系列的熱潮不相上下;而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曾在2010年發表談話:「人類有可能穿越時間維度,回到過去。」此言一出,立即驚動四方。的確,時間一直是人類最恐懼同時也是致力克服的科學之牆,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致力於證明時間可以被攻克,然而文學作品卻早已在想像中穿越時間──不管是日本古典童話裡的《浦島太郎》,還是近代的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的科幻代表作《時光機器》,都是其中的經典。但可惜(或者可慶)的是,科學家們的成果有限,仍在理論階段徘徊,直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時光機器仍未誕生,人類仍舊被時間公平地輾過,日復一日。
出版於1987年的科幻小說《倒帶人生》(Replay),當時是美蘇兩國冷戰末期,美國正處於70年代末驚人的高通貨膨脹率和迅速增長的個人稅賦的情況中,60到70年代龐大的政府支出,也已引起公眾普遍的不滿,80年代的美國人對於看似美好的未來,其實憂心多過樂觀。而《REPLAY倒帶人生》的作者肯恩.格林伍德(Ken Grimwood, 1944—2003)便是成長於這樣的背景之下,他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少年時代和同年代的小孩一樣,沉浸于各式各樣的超人漫畫之中,也曾經擔任廣播電臺記者。作者本身是一個媒體迷,不僅擁有首次發售的大尺寸磁帶錄影系統,還有一個視頻圖書館。他平日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和家人一起在下午看老電影。這也是小說中電影佔據了重要篇幅的因素吧!與小說中的主角有很多重合之處。我們可以說這是一部作者重新審視美國60至80年代之作,評論家Orson Scott Card在1987年的《奇幻科幻小說雜誌》中曾經評論此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天路歷程》,仿佛一幅嚴苛但卻不失溫情的畫像。當我讀完它,我覺得我被隱藏在生活中的韻律所打動,對那些我比以前看得更清晰,愛的更深的生活的韻律感動。”《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對作者的評論是:“格林伍德憑藉他細微的觀察,寫作能力和原創的故事超越了時代。”
因此,也就不奇怪本書接下來在1988年獲得了世界奇幻文學大獎,並接著影響了整整下一個時代的科幻電影和創作者。在距離首次出版20年後,《倒帶人生》不僅再度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20年間無數小說、電影更是從中汲取靈感,《時間旅行者的妻子》、《今天暫時停止》、《蝴蝶效應》、《回到十七歲》等作品裡都可以看到本書的影子,連日本的偶像劇都曾借用小說中時光回溯的劇情,例如1999年日本電視臺由堂本剛主演的《為了你的未來~I’ll Be Back》、2007年富士電視臺連續劇《求婚大作戰》等等。更別提當下中國最火紅的穿越小說,鼻祖都可以歸到此書。
這本小說還出現在許多推薦書單中,包括:最佳小說一百部(1988)、Aurel Guillemette最佳科幻小說書單(1993)、David Pringle科幻終極指南書單(1995)以及雜誌Locus Reader’s Poll評選的最佳科幻小說(1998)。這麼多電影、小說從中衍生,輝煌的得獎和銷售紀錄,證明了本書不朽的經典地位。
然而,肯恩.格林伍德並非多產的作家,在洛杉磯當新聞部主任的期間發表過一些早期小說,但是《倒帶人生》的成功讓他能夠辭職做一個全職作家。他同時用原名和筆名寫作,《2加2》(Two Plus Two)就是肯恩用其筆名“阿蘭.科克倫”發表的。另外還有《突破》《在深處》等作品,都是他融合了所擅長的科幻、輪回和恐怖元素之作。格林伍德常進行跨界寫作,將科幻、奇幻、恐怖等元素融於一爐。這本《REPLAY倒帶人生》中借小說的外殼,闡述了對時代的觀察和人性的反省,這個部分正是本書吸引人之處,在主角傑夫在一次次的輪回裡,每一回的抉擇都等於是剖開自己內心,與內心深處最深層的渴望對話。這便是Orson Scott Card所說本書是現代版《天路歷程》的原因。格林伍德一直想寫本書的續集,而命運往往讓人唏噓,他59歲時跟本書主角一樣心臟病發,死於自己在加利福利亞州聖巴巴拉的家中。當時,他正在案頭上著手本書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