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江戶來的人

《うつくしく、やさしく、おろかなり 私の惚れた「江戸」》
(美麗、溫柔又愚昧──我所憧憬的「江戶」)
作者:杉浦日向子
出版社:筑摩書房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說起杉浦日向子(1958-2005),日本人立刻聯想到可能不是她的本業漫畫家,而是日本NHK綜合台的〈喜樂江戶〉這個節目裡的她。氣質典雅的杉浦日向子在節目中擔任江戶時代風俗民情解說員,清晰而富於機敏的談話內容,令人印象深刻。杉浦出身於東京,家中開的是吳服店,日本大學藝術系中退之後就跟著稻垣史生學習時代考證,一九八○以吉原為題材在月刊漫畫雜誌《GARO》上發表《通言.梅乃室》,正式成為漫畫家,八四年以《合葬》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八八年以《風流江戶雀》獲得文藝春秋漫畫獎。她的作品也大多以江戶時代為背景,其風格有「文藝漫畫」之稱,特徵是具有浮世繪的質感,生動描繪出江戶風情,甚至她的漫畫作品還曾經改編成歌舞伎搬上舞台。
  杉浦日向子不僅僅是一名漫畫家或是江戶文化研究者,在一九八六年赤瀨川原平、南伸坊等人成立「路上觀察學會」時,她可是當時唯一的女性會員,跟他們這些男性作家們一同四處旅行查踏。不過可惜的是九三年她就因病發佈「退休宣言」褪去漫畫家身分,專心在各處遊蕩考察。她的責任編輯松田哲夫曾經這麼形容過她:「與其說她是江戶研究專家,不如說她是從江戶來的人。」去年她雖因喉癌過世,但是作品在死後仍陸續出版,品質與內容也不負眾望,筑摩書房八月甫出版的《美麗、溫柔又愚昧──我所憧憬的「江戶」》旋即再刷,保有一貫的江戶人「粋」(瀟灑)精神,令人回味再三。  


 〈江戶的麵事情〉一文完整節譯:

  安永五年(一七七六),江戶市裡出版了一本黃表紙。當時沒有大量印刷的技術,書籍很貴重。因此才有租書店出現,人們就像是去圖書館借書一樣,都是租書來看。
  這本黃表紙的作者名叫戀川春町,是一位已經寫過好幾本暢銷書的流行作家。當時的黃表紙其實就是大眾文學,內容都是以當下庶民生活為題材。雖然不像芭蕉或是西鶴那樣具有高度的文學評價,但黃表紙是一面世道之鏡,可以說因為有這些書籍留存至今,我們才得以窺知江戶時代的生活點滴。
  黃表紙的內容從取材自歌舞伎或淨琉璃的故事,到小孩子閱讀的《桃太郎》等等,各種書籍都有。這其中,戀川春町所描寫的,是大量充滿幻想與搞笑俏皮話的滑稽世界。加上畫工秀逸,就像是滑稽漫畫一樣容易閱讀。可是,他的發想絕對不是荒誕無稽之談,都是抓緊了時代潮流,嘲笑老土過時的流行,因此很多人都將戀川的作品奉為時尚先驅。
  而戀川在安永五年所推出的作品,就是《烏龍蕎麥 妖怪大江山》這本書。
  舞台設在京都。故事大綱是對於自己武藝相當有自信的武士,跑去對付每天晚上出沒在京城中,會把人們錢包捲走的妖怪,是改寫自源賴光打敗京都北部大江山上酒吞童子的傳說。戀川在書中把妖怪名字取做「烏龍童子」,源賴光則改名為「源蕎麥子」。
  源蕎麥子帶著「臼井大根」、「浦邊柴魚」、「坂田辣椒」、「渡邊陳皮」這四位隨從,往大江山前去。途中,遇到一名老人送給他一根對付烏龍童子很有效的武器,那就是「淺草市場買的桿麵棒」。帶著這個,源蕎麵子們就趁著烏龍童子睡著的時候一股做氣打敗了他。
  而故事最後,戀川這麼結尾:
  「蕎麥子就這麼就帶著烏龍麵回去,這一戰,他成了名廣為天下所知。後來,江戶城內雖然可以數得出開了多少家蕎麥麵店,但是烏龍麵店家倒只剩萬中之一了。」
  這樣的故事相當受到當時江戶人的歡迎。說的就是「果然江戶人還是得吃蕎麥麵!」這股風潮正在展開的故事。在此之前,烏龍麵店會兼賣蕎麥麵,而後換了蕎麥麵店看板順便賣烏龍麵的狀況,確實是在永安時候才發生。這個時代,世道安穩,正好是生活上的各個部份開始顯現出江戶風味來的時期。不久,便迎接了文化文政時代的成熟期到來。
  我不否認味覺具有地域性或是國民性格,但是關於蕎麥麵和烏龍麵的區別,應該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的影響大於味覺上的喜好。江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生產蕎麥的信州,所以蕎麥麵比起烏龍麵更容易被人接受,這也是理由之一。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來,江戶人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吃蕎麥麵的理由。那就是江戶人跟大坂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江戶特有討生活方法讓人們必須選擇蕎麥麵。
  當時,一天吃三餐的只有武士和商人階級。武士因為有留守的工作場所,而商人則是必須好好招待客人,所以都不能放著工作不管。因此,飲食時間當然就必須事先確定。另外一方面,如果是職人(專業工匠)的話,大多是自營業,如果手藝好,就算中途停下來還是可以重新追上進度。這樣的職人都是想吃的時候才去吃飯,因此江戶的飲食文化,就是由這些以自己步調生活的人們所創造出來的。
  早飯前、早飯、早飯後,職人的生活可以說是間食文化,沒有主食。這樣的職人佔當時男性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吃了不撐肚子的蕎麥麵才會風行一時。相反地,大坂是商人的城市。商人在客人來的時候,連吃飯時間都得萬分珍惜必須一邊工作。所以,才會偏好可以短時間內就有飽足感的烏龍麵。「忙得沒時間,就吃快點啜兩口烏龍麵吧!」跟「今天沒心情工作,去吃蕎麥麵殺殺時間吧!」這兩種生活型態大不相同。
  話雖如此,不是說江戶城裡就沒有烏龍麵。鍋燒烏龍麵和小田卷蒸是穿越江戶時代至今都頗受江戶人喜愛的菜色。鍋燒烏龍麵跟今日差不多,不過小田卷蒸以前是像什錦湯麵這樣的東西(譯注:現代的小田卷蒸是茶碗蒸裡加上烏龍麵)。這是只有在冬天而且是夜裡才會在攤販上賣的食物。我想「宵夜啖烏龍」的人數應該不少。證據就是即使因為攤販常造成火災,所以當時政府下了禁令,但是烏龍麵攤卻沒有消失。只要有需求,當然不用說,就會有打破禁令鋌而走險的賣家。
  大家應該都知道就算臨睡前才吃烏龍麵,也不會囤積到隔天早上。臨機應變,不僅僅是江戶也是像住在大坂這種地方的都市生活者特徵。可是,「粋」(瀟灑)的感性則是江戶文化的個性。江戶人吃烏龍麵的姿態,絕對不會是大大方方。常常都是一付見不得人的模樣。因為白天吃蕎麥麵比吃烏龍麵更「瀟灑」些。每天晚上餓得受不了跑去吃烏龍麵,都得遮遮掩掩。如此可愛的固執,就是江戶庶民文化令人玩味再三之處。
  此外,江戶人吃鍋燒烏龍麵加的香辛料是糊椒。到底合不合口,沒試過所以不曉得,但是對於當時就有顆粒胡椒香辛料,這真是讓我十分驚訝。當時蕎麥麵除了用七味唐辛子(綜合辣椒粉)調味之外,還有白蘿蔔泥、梅干等多種口味變化的調味料,但是並沒有使用到胡椒。
  女性、小孩或是年長者,較常吃烏龍麵。在家自己下廚時,蕎麥和小麥粉的比例不好拿捏,而烏龍麵只要有水、鹽和麵粉,就算外行也可以做得有模有樣。所以,蕎麥麵就成了外食,而烏龍麵就是家常菜的局面。當時的外食是男性獨享的特權,女人和小孩子才吃烏龍麵。而年長者喜歡烏龍麵則是因為好消化的緣故。晚上賣烏龍麵的攤子,一到夏天的白晝就賣起小麥粉做成糯米糰子的冰品,給女人和小孩解饞。
  如果,你要問我愛吃哪一種,我應該會選蕎麥麵吧。烏龍麵實在不太適合下酒。而且,份量一大碗對我來說太多了。不過,這樣的想法去了趟讚岐多少有點改變。在香川縣就連咖啡店都有賣烏龍麵,喜歡吃的人還可以一家接著一家去吃,就跟江戶人吃蕎麥麵的心態很像。烏龍麵竟然也有這樣的吃法,對我來說真是一大發現。
  相較之下,關西至今都還秉持著古法。還有些烏龍麵店家端出的副餐是菜飯或豆皮壽司。關西如今仍還是把烏龍麵店當成主食場所。不管自己的喜好,一項傳統可以持續這麼長久,真是了不起。雖然今日已經不像是江戶時代,把江戶視為職人之城,大坂視為商人之町,但是飲食文化卻是沒有多少改變。
  這兩邊都是因應生活型態,創造出各自的蕎麥麵文化和烏龍麵文化。然而,最後沒有隨著生活型態改變而有所變化,反而被視為某種「喜好」成為了當地的飲食文化的特色。去爭論哪一邊比較好,沒有什麼意義。最好是可以同時享受這兩方的美食。像是東京好吃的蕎麥麵店比較多,而關西則多得是美味的烏龍麵店。

  關西烏龍的美味之道,就在昆布的湯頭。江戶沒有這種昆布湯頭的文化。安永以前流行過烏龍麵店,就算到幕末為止的小夜攤鍋燒烏龍麵也還很受歡迎。江戶風味的湯頭是用鰹魚熬煮,因此江戶烏龍麵吃起來口味很重。如果有了昆布湯頭,戀川春町的《烏龍蕎麥 妖怪大江山》也許就不會變成暢銷書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